第113章 优势在我(1/4)
第113章 优势在我2月3日。
夜晚。
指挥所内众人各司其职。
赵方远接管部队调度,谢尔盖处理各种情报。
王奉站在瞭望孔前,看似在用望远镜观察战场,实际上意识早就飘到系统面板上了。
半个小时前。
趁着黄昏,夜色降临,第十三师团发动渡河进攻。
只不过,面对战斗群与31军共同构筑出的绵长防线,一个旅团的兵力,很明显力不从心。
照明弹在淮河上空闪耀,两岸如同白昼一般。
赵方远疾步走近:“长官,今夜日军攻势疲软,要不您还是先休息一下吧。”
王奉摇摇头:“不能懈怠,留给咱们的时间不多了,得想个办法,尽快把日军打疼。”
赵方远挠了挠头,没明白话中之意:“时间不多了长官,此话怎讲?”
王奉放下望远镜:“津浦南线耗的确实有些久了,再这么下去,恐怕北线要出大问题。”
李宗仁手上只有不足七个军,三个军,外加华北战斗群驻防蚌埠-淮河一线。
北方实力空虚,是必然的。
三维立体作战地图升级后,范围半径达到了三十公里,日军指挥所正好被囊括进去。
方才前线战事不紧,他对日军指挥所进行了一次“细致排查”。
恰好赶上了在开军事会议。
虽然听不清声音,也看不懂日语。
但王奉多次看到,几名少将以上的日本军官,在地图上,对着津浦北线指指点点。
事出反常必有妖!一股不祥的预感,涌上王奉心头。
相较于南线一个师团又一个旅团的配置,北线是两个满编的常备甲种师团,由于韩复榘的擅自逃离。
目前大半个山东沦陷,但矶谷师团和仙台师团,基本上没有遭受多大伤亡,战斗力时刻保持在全盛状态。
赵方远有些忧虑:“长官,来时我考察了下地形,上窑,炉桥一带皆是平原,半点起伏都没有,想要以奇兵制胜,恐怕不太容易啊!”
王奉沉住气,默不作声,意识切换到俯瞰视角上,寻找日军可能出现的破绽。
但很可惜。
对面指挥官很有一战风格,采用大纵深埑壕稳扎稳打,战线和第十八师团接壤,想要找出漏洞。
难!赵方远心中暗自思忖:“要不.和59军商议一下,四军同时作战,总会有机会的。”
王奉应了一声:“依今之计,只能如此了。
蚌埠北岸。
张自忠一身干练军服,拿着一个望远镜,脸颊冻得通红,正率领军官团夜巡阵地。
51军折损过半,已经退居二线,目前整个淮河防线,都是59军在抗着。
此战,59军上下对此极为重视。
说实话,一个军对抗一个师团,很难,难于上青天。
59军并非第一次在津浦线上打仗,经验算是丰富,和日军旅团,联队,大队都交过手。
但一次没赢过。
副军长李文田站在身侧:“长官,夜里冷,一线有兄弟们盯着呢,先回去休息吧!”
张自忠抬头,望向璀璨星空,环视四周,见身旁没有外人:“实不相瞒,被调到南京军政部后,我一度以为,此生再无重回战场的机会。”
“没想到,李长官宅心仁厚,亲自向委员长保举我。”
张自忠嘴上一边说,一边苦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