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3章 优势在我(4/4)
也落不下淮海战役。回想起前世著名的电影语录——“八十万对六十万,优势在我!”
当时觉得可笑无比,现在身临其境,王奉只觉得感同身受。
“目前日军的总兵力,大概在两万五千人左右,各类战机上百架,坦克三十辆,火炮七十余门。”
“战斗力毋庸置疑的强,就连我们对面的第十三师团,哪怕只剩下一个旅团,综合战斗力也要比第26旅团强上一倍有余!”
赵方远,谢尔盖两人点点头。
日军的战斗力,众人心中早已明了。
师团是综合作战单位,旅团不是。
按照目前的日军编制,一支师团下方,除了两支旅团充当作战单位外,还有相当数量的后勤单位。
据王奉这些日来的观察,第十三师团单是野战医院,就有四座。
除此之外,两个通讯部队,一个防疫给水部队,一个野战炮兵联队,骑兵侦查大队,工兵部队等等。
独立作战能力相当强悍。
这还是王奉第一次,遭遇成建制的师团部队。
“而反观己方兵力,我部算上预备役,堪堪破万,31军大概有两万人,51军万人左右,59军初来,全军上下能有三万人!”
“加在一起是多少?”
“足足七万人!”
“七万对两万五,优势在我!”王奉双手拄着桌子,眼神死死盯着地图上的淮河。
所幸另外三军,皆是各地方军精锐,都没有缺额,吃空饷的情况。
赵方远双手环抱于胸前:“长官,这意思是”
王奉指向淮河北岸,眼神坚决:“诱敌深入,然后围而歼之!”
“淮河以北河道纵横交错,可以沿地形而守,分割日军,形成一个大包围圈,彻底吃掉这股日军!”
赵方远有些震惊。
他原本以为,作战计划的目标,最多是重创日军,降低淮河南线的威胁。
没曾想到,长官要直接围歼日军。
一个师团,外加一个旅团啊。
谢尔盖倒觉得没什么,这种战争规模,放在欧洲战场,算不得什么大的战役。
“我们足足有七万人,和日军兵力相差,差不多有三倍多,已经满足进行一场围歼战的条件了。”
“总的来说,我们是占优势的一方。”
赵方远提出疑问:“长官,日军空中侦察机,能直接全面的俯瞰整个战场,恐怕包围圈还没形成,计划就要泄露了”
王奉抬起头:“平原作战,最考验部队的机动能力。”
“你说的情况,我考虑到了,这个包围圈的口袋,只能晚上扎。”
“一夜的时间,十个小时,扎好一个至少十五公里宽的口袋!”
(本章完)